📌置頂文章📌 活動記錄:永社2023年轉型正義工作坊(活動已結束)

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

適得其所的酬庸?

吳景欽(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、台灣永社常務理事)

自由時報/自由廣場 2015.04.26
http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875006

林俊益。
( 圖片來源:自由時報/資料照,記者王敏為攝

曾參與馬英九特別費案第三審判決,現為士林地院院長的林俊益,經總統提名為大法官,這到底是酬庸,還是適才適任?

二○○八年四月底,最高法院針對馬英九於市長任內所涉及的特別費案,以未具體指摘原判有無違法、是否有影響判決等理由來駁回檢察官之上訴。此判決確實是以程序理由為駁回,似無涉案件實體內容之判斷,就算無罪的結果有瑕疵,也不能歸咎第三審審理法官有圖利被告之處。惟從此判決理由觀察,對於檢察官未詳查被告有無使用詐術、有無詐欺故意等實體事項,不僅多有著墨,更對下級審對屬實質補貼之見解,不以為然。故要說法官完全無接觸與判斷實體案件之內容,恐屬掩耳盜鈴之說法。

只是於二○一二年前,最高法院乃採取保密分案制度,故無從得知該案件的主辦法官是誰。甚且直至現今,關於合議庭的評議內容,除由當事人依法院組織法第一○六條第二項之規定,於裁判確定後,可向法院聲請閱覽評議意見者外,任何人都無從知曉五位合議庭法官對此案件的意見,自也難證明有人有為被告護航之事實。從此就凸顯出,於現行法制,將判決評議的過程與內容視為機密,不僅有違公開審判原則,亦讓人有可乘之機。

故特別費案第三審判決的時間乃在馬總統就任前,且其中的審理法官也被提名為大法官,總不免讓人有酬庸之聯想,卻因難於查證,就僅能是懷疑。不過,另須特別關注的是,林俊益在擔任司法院刑事廳廳長期間,確實力推了諸多的法案,卻處處顯露出立法的急就章。最明顯者,即是刑事妥速審判法,美其名在保障被告的迅審權,卻因重罪羈押有累計不得超過八年之規定,就讓最高法院將某些陳年的死刑疑案,在此條文生效前定讞,致造成速審法變成速死法的荒謬結果。

總之,林俊益法官或許展現了推動立法與修法所需的高度效率與溝通長才,卻亦顯現出強烈的行政官僚之特質,能否適任須絕對超然與公正的大法官一職,肯定得受到最嚴厲的挑戰與檢視。當然,這樣的嚴格檢驗不只是對林俊益,於其他提名人亦然。